孩子的成績真的決定人生的高度嗎?大家還記得BBC那部著名的中國老師給英國學生上課的紀錄片么?幾年來,英國人對于亞洲教育的興趣越來越高。最近,他們又把目光投向了韓國。
韓國是一個以極端的應試主義和學歷主義聞名的國家;但經合組織“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”(PISA)中,在數學和閱讀項目上,韓國學生經常在所有成員國中排名前三位。
所以,BBC團隊想,如果派幾個英國學生去韓國,體驗一下韓國人的教育方式,會不會有一些啟發?
于是他們安排了三名英國學生去韓國“留學”三天,把整個過程拍成了這部紀錄片-School Swap Korea Style(學?;Q:韓式教育)
紀錄片在 BBC 播出了,又一次引起英國社會對教育問題的廣泛爭論。今天我們來一起感受下。

孩子學習成績差怎么辦?
為了教育付出一切
其實韓國升學壓力不比我們國家少,也是為了高考應試教育拼了命的地步。
“韓國也是擁有嚴格的教育制度國家,這里的一切似乎是與自由主義精神無緣”,英國《每日郵報》坦言,“在這個與英國相距7000英里的國家,教育二字顯然有著不同的含義?!?/p>
BBC紀錄片派去了3位威爾士高中生去韓國交流學習,他們上學第一天就驚呆。
紀錄片制作人派去了3位來自英國威爾士的學生前往首爾,因為韓國的中學都分男校和女校,因此,他們3個人分別在兩所頂尖的男校和女校中。

@Tommy 我喜歡上學...但是我喜歡的是學校里那些跟其他學生社交的部分,比如體育,比如玩樂,但是我不喜歡學校里學習的這部分。
@Ewan(學霸) 學校是一個你每天來跟你的朋友相處的地方。但是我也要學習,我也想成為棒的那個。所以我想去韓國,去挑戰一下他們。
@Sarah 我們這里平常課程很松,基本上要么早上兩節課,下午就沒事了。要么下午三節課,這樣我早上還可以睡個懶覺。
來到韓國,他們分別住進了三個韓國人的家里....與Sarah配對的是16歲的Seon。
當Seon還小的時候,她就進了當地的一個天才少年班?,F在她最擅長的科目是數學。
Tommy,來到了Min Young的家里。Min Young家比較富裕,他們就住在學校旁邊的一棟高層公寓的36層。平常直接就可以看到樓下的學校,他家86寸的電視。
而Ewan,到了Young Chan的家里。Young Chan是個工薪家庭。他的父親在韓國一個核電站上班。為了讓Young Chan能夠有一個好的教育環境。
專門賣掉了原來的房子,在這邊買了個小房?,F在他父母每天要花5個小時往返上班,但是他們認為這樣為孩子的教育做出自己的犧牲,這是值得的。

Ewan在英國是學霸,來到韓國家庭的第一個晚上,他就迫不及待地跟Young Chan交流起來。
兩人互相交換了自己的數學作業看,Ewan看到對方的作業,瞬間被打擊。
好吧,你們韓國人也就讀書好,可是我還會音樂!看見Young Chan家里有鋼琴,他秀起了自己的琴技。得到Young Chan家人的掌聲。
然而...輪到Young Chan出馬躺著反手彈,英國學霸輕松被碾壓。
英國學霸到了韓國成了學渣
第二天上學,BBC制作人準備了一場小測試,一場威爾士的GCSE數學考試的試卷,GCSE類似英國的中考。常規2個小時的卷子,他們隨機的拿掉了一半的題目,變成了一份1小時內完成的卷子。
英國的學霸Ewan信心滿滿,因為他在GCSE里12門考試都拿A,同一份卷再做一遍有足夠的自信可以秒殺全場。

然而,瞬間被打臉,這份本來要給英國學生做1個小時的卷子,大多數韓國學生在15-20分鐘內寫完。連一個手骨折了打著石膏的韓國學生,這卷子做起來做得還比他要快。

韓國老師出來補刀說,這份試題難度在韓國也就是給12-13歲學生做的。要知道,去年參加相同考試的英國學生中,有40%的人沒能拿到Grade C。
有一份統計在全球68個地區數學能力調查,中國上海排在首位,韓國排第五。

(68個地區數學排名,亞洲國家都在上位圈)
英國人數學一般已經是流傳很久的故事了,威爾士排名43。在數學上摔跤,總能在自己母語科目找回場子吧?

(68個地區數學排名,威爾士在下位圈)
在補習班的英語課上,老師發了一套試題讓同學們去做,結果Tommy的錯誤率比韓國學生還高,即便英語是他的母語,但是英國的學校從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就不再教授語法課程了,所以Tommy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懷疑中。
老師:“現在完成時和過去時有什么區別啊?”
一臉懵圈的Tommy: “呃……現在完成時?”
老師:“嗯, I have lived in Wales for 20 years. 這是現在完成時還是過去時?”
Tommy:“ 是......現在過去時?
老師:“那是現在完成時啦,have lived。要不你來說have lived 和lived 的區別?”
.......

一天學習16-17個小時是韓國學生的常態
在韓國的中學里,學生們被要求早上7:30之前必須到教室里,而英國的學生上課的時間是早上9點,對于這三個英國孩子來說,當他們還在應該睡覺的時間里,韓國孩子已經坐在教室里上了兩節課了。
在英國,孩子們下午三點之后就放學了,而在韓國卻不是這樣,學生們每天在學校里上課的時間差不多要超過7到8個小時,每節課的時間都非常長,課間只有10分鐘的時間休息,很多學生因為太困,都直接在桌子上趴著睡。
說到這里,我們天朝學生邪魅一笑,7:30分上課這算什么?!我們起得更早!但是韓國學生午飯時間只有50分鐘,吃完飯繼續回去上課,沒有午休!
雖然韓國政府實施了晚上十點之后禁止學校補課的政策,但是收效甚微,學生們即使不在學校里補課,也要花錢去外面上補習班。
Young Chan那位躺著彈鋼琴的韓國少年,在圖書館學習到11:45分才回家。
就這樣,一個普通的韓國中學生,每天有16-17個小時的時間都要用來學習,這三個自由散漫慣了的英國學生,上學一天之后感覺身體被掏空。
韓國學生那么拼的原因是因為KSAT(韓國高考),想考入韓國最好的首爾大學,那肯定是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狀況,這跟我們國情很相似。
由此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。
Sarah就表示,她可以看到自己的韓國室友Seon會被考試成績影響情緒。在首爾大學里,他們采訪到了一個學生。在高中的三年里,他每天學習16個小時,這才拼進了首爾大學。
成績真的決定人生的高度嗎?
在采訪中的過程中,他的心情越來越沉重,直到最后,BBC才問出了真相。
在讀書期間,我失去了2-3個好伙伴?!?/p>
“為什么?”
“因為自殺, 一個頂不住極度的壓力,自殺了。另一個也是一樣”
“他們都多大?”
“15-16歲的時候吧?!?/p>
BBC表示,過重的壓力,導致了韓國學生有的有自殺傾向。
在工業化國家中,韓國自殺率連續13年世界排名第一,自殺也是10-30歲人群中排名第一的死亡原因。
現實社會總是以成績的好壞來衡量孩子,以能否考上大學作為學習是否成功的標志。
急功近利的心態,導致父母的全部精力都用來督促孩子的學習。
在這種長期學習壓力的逼迫下,孩子一旦遇到困難,從父母那里難以得到幫助,相反卻在受到責難的時候,青春期潛伏的抑郁心態往往會像火山一樣噴發出來,這就是導致青少年自殺率日益上漲的深層原因。
這些家長愛孩子么?非常愛。
他們希望孩子成績好,能有一個好的未來,可是他們卻以“為了孩子好”的名義繼續給孩子加壓,認為學習好一切都會好。
他們認為很多能力長大了自然就會。這個想法實在是有些天真了。
本該在成長時要學習的那些人際交往能力、獨立自主能力、價值判斷能力等等,只好在成年以后痛苦地去補這些課。
但是,有些人能補回來,有些人,補不回來,也不愿意補了。
那些成長中的需要,被深深壓抑,直到有一天爆發出來,不是傷到別人,就是傷到自己。
希望這能讓一部分家長警醒——不要把成績作為孩子成長的唯一標準。如果不警醒,真的會有惡果。真的!

國內現在實施“雙減”政策,校內將不斷減負,校外培訓機構也逐日退出,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會更加凸顯。我們常說,每一個優秀的孩子,背后都是父母的奮力托舉。
孩子的成長道路上,更離不開父母的關心和引導。
雙減以后,父母不能再唯分數論了,應該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,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,培養孩子的獨立人格、自由思想、創新意識、努力勤奮精神等等。一個家庭就是一所學校,促進孩子全面發展,家庭教育任重道遠。

當你發現孩子情緒波動大
負能量滿滿就要注意了
請及時給予更多的關心與愛
關注孩子的內心感受加以正向引導
實在摸不著頭腦
可聯系云鯨靈進行相應的科學測評
了解孩子的情況
及時引導
關注獲取,更多幼小初高成長規劃資訊
